(三十五)濁世惡苦
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說: “你等能于此濁世之中正心誠意,不為種種惡業(yè),堪可稱為‘大德’。為什么這樣說呢?十方諸佛世界善多惡少,容易接受開導(dǎo)教化,唯有此五惡世間,‘苦’最大最多。我現(xiàn)今在此作佛,教化群生,欲使他們舍掉‘五惡’,去脫‘五痛’,離開‘五燒’,降伏化除他們的癡迷之心,讓他們守持‘五善’,使他們獲得福德。這‘五’是什么呢?”
“其一者,世間的諸眾生類,想作種種惡事,強者降伏弱者,強者身后又有更強者降伏他,輾轉(zhuǎn)相制,殘害傷殺,大的吞食小的,吞食者又被更大的所吞。以暴凌善,以強欺弱,完全不懂得相互為善。因為眾生的如此作惡而其來生受到的果報和懲罰。所以,這世間有貧窮、有乞丐,有的無父母,有的無兒女,有的聾,有的瞎,有的啞,有的癡呆,有的惡毒,有的殘廢,有的瘋狂,這都是因為前世不信道,不積德,不為善,所受的‘殃罰’。世間也有人尊貴,有人豪富,有人賢明,有人受眾尊敬,有人智勇雙全,有人才能精深博大。這都是由于前世慈悲孝順等等修善積德所得的善報。現(xiàn)實世間有此可見的果報之事,更有壽終之后下到冥界后不可見的果報之事,在冥界轉(zhuǎn)生投胎又受色身,改變了原來的形象,變豬變狗,在五道中淪陷于更低的位置。因此,便有地獄、禽獸、飛蠅、爬蟲之類。這就猶如以世間法律治罪犯,有的關(guān)在牢獄之中,有的受到極刑痛苦。精靈魂魄與其人前生的罪報相隨相從,不管所得到的生命或長或短,冤家債主相追隨共生一處,一定要將前世怨仇一一清算,以期報償。所犯罪行若沒有結(jié)清,便不能夠分開,如此輾轉(zhuǎn)往復(fù)于其惡道中,很多時劫也難得出離,絕少有機會獲得解脫,其痛苦難以言說。天地之間,因果相因,報應(yīng)不爽,必應(yīng)有如此狀。有時雖不即時報應(yīng),但善因善果,惡因惡果,時候一至,無不兌現(xiàn)。”
“其二者,世間人民不依法規(guī)軌則,奢侈淫樂,驕橫放縱,放情縱欲。居上位的官員貪贓枉法,誤國殃民,在位而不能正已之身,誣陷使人冤枉,更陷害忠良,阿諛誹謗,心口不一,投機取巧,詭詐虛偽。還不只是居上位的官員如此,這世間無論尊貴的王公貴族,卑殘的奴仆馬弁,族中的親眷家屬,外界的平民百姓,都是互相欺誑,瞋恚愚癡。人們都想自己占便宜,損他人而利己。為了貪婪攫取,占有更多的利益,不惜以利相侵,互相算計謀害,由此結(jié)下忿惱,由結(jié)忿惱又升格為仇恨,甚至家破人亡,不顧前因后果的報應(yīng)法則。富有者,慳吝貪惜,不肯施舍與人。愛欲頑固,貪心深重,終生身心勞苦,就這樣一直到死。到了死時,財物又帶不走,沒有一樣能拿到陰間。善惡禍福平生之業(yè),卻追隨其人靈魂而到往生處,或者三善道,或者三惡道,總之,決不會放棄此人。”
“再有,或有見人之善,不是想著如何去學(xué)習(xí)他,敬慕他,而是憎惡誹謗他,胸中常懷侵奪之心,希望損人利己,將他人之財物供自己取用,揮霍完了,又重去盜取。當然逃不出神明的眼界,終將其人打入惡道,自然有三途惡道的無量苦惱等著他,其人輾轉(zhuǎn)于三惡道中,曠劫長時也難以得出,其痛苦不堪言說。”
“其三者,世間人眾,由于相互之間的業(yè)因?qū)Ч錾谑溃瑝勖苡卸嚅L?不良之人,身心不正,常懷邪惡狠毒之心,常沉溺于淫欲放蕩,煩懣填塞胸中,淫邪放蕩流露于外表,所作之事不但耗費損失家中產(chǎn)業(yè),更因這些事情不合法度甚而至于違犯法律招來惡報。應(yīng)當為之追求、為之奮斗的,他們不愿去追求去奮斗。又有的人拉幫結(jié)伙,興起爭戰(zhàn),互相攻伐,侵掠殺戮,武力脅迫,公然搶奪。將以此種種獸行搶奪來的財物拿去取悅于妻妾強人,縱情于聲色,不知疲倦地尋歡作樂。世間人眾對此憎惡討厭,為此使之遭受災(zāi)禍和無邊痛苦。這些作惡之人,雖現(xiàn)人形,卻顯鬼魅的惡毒。那明察人世的神明白會給他們記上這筆帳,以他們自己此生作惡之因,將其在來世轉(zhuǎn)生之時變?yōu)轲I鬼畜生,墮入三惡道,受到那無邊無量無窮無盡的苦痛折磨,其人輾轉(zhuǎn)于三惡道之中,很多時劫也不能出來,其痛苦難以言說。”
“其四者,世間的人民不掛念著修善的事,卻撥弄是非,言辭粗鄙,假話大話,阿諛逢迎,憎恨嫉妒善人的才德,敗壞賢明之人的名聲;不孝敬順遂父母,不尊重而慢待老師,朋友間不守信譽,難得以誠相待;驕傲自大,炫耀自己有道行,橫行霸道,仗勢欺人,想讓大眾對己產(chǎn)生敬畏;不知羞慚,不自戒慎,不聽勸慰,不服教化,其心常懷自大傲慢,僅依靠其前生前世所積累的那點福德的佑護,才未馬上受難;于今生今世作惡多端,前世辛勤修得的福德終歸消耗殆盡。其人終了之時,他所作的各種惡業(yè)擁著他的魂魄去到冥世,他的惡名和所作的惡業(yè),都登記在神明的檔案里,其人被自身生前所作之災(zāi)惡罪過所牽引,沒有辦法得以脫身,只好跟著前去,進入到獄火湯鑊之中,身心被摧毀破碎,精神肉體痛苦不堪。到了這個時候,后悔也來不及了。”
“其五者,世間的人民不思努力,留連于松懈懶惰,不肯作善舉好事,也不肯修身養(yǎng)性,不能敬業(yè)樂群。父母教誨兒女,兒女違背忤逆,就好像是冤家對頭。有這樣的兒女還不如沒有。如此兒女,辜負父母養(yǎng)育之恩,違背孝敬長輩的世間禮儀,對父母的恩德全無一點報答之情。有的人放蕩自縱,游樂散漫,好酒貪杯,嗜愛美味,無知無識,專橫跋扈,心無遠見,冥行妄作,不懂得人情世故,不懂得仁義禮貌,對其規(guī)勸告誡也沒有用。有的人對父母姊妹;親戚眷屬的生活困難全然不顧,不考慮父母之恩,不考慮老師朋友情義,心常念惡,口常言惡,身常行惡,三業(yè)之中一無是處,無善可言。不信仰諸佛的經(jīng)言法教,不相信生死因果,善惡有報。欲想殺害阿羅漢,離間僧眾使之爭斗,蒙昧無知,反而自以為聰明。不知道生從何處而來,死后又去到何方,待人接物,不知仁愛和順,癡心妄想于長生不老。對慈悲之心的教誨不肯相信;對苦口婆心的勸勉之話;無動于衷。上述人等心中因癡愚而黑暗不明,對善意良言不能開悟理解。生命將要終了之時,后悔恐懼交相產(chǎn)生。不預(yù)先修善,死到臨頭方生后悔,可為時已晚,再后悔也來不及了。”
“在天地中間,天、人、餓鬼、畜生、地獄五道生死流轉(zhuǎn),其善惡因果報應(yīng)不爽是明擺著的事。行善作惡各有報應(yīng)相隨,禍受之于惡,福受之于善,是禍是福,均由其本人自己來承當,他人無可替代,善人行善事,今世樂施好善,來生得入富樂人家;今世勤修福慧,來生得入賢達人家;惡人作惡事,今世使人痛苦,來生得入窮苦人家;今世癡愚,來生還入癡愚人家。這其中的道理有誰能知?唯獨只有佛能知能曉。佛說的教導(dǎo)人眾的方法,所開示的真實之相,信受不移而依此篤行的人極少極少。所以世間生死輪回永不停止,墮于三惡道之路的人眾不能斷絕。像這樣的世間凡夫俗子,難以全部都度脫完畢,所以才有三惡道無量苦惱,讓這樣的凡夫俗子輾轉(zhuǎn)于其中,生生世世,曠劫而不能得出,解脫生死的希望無從感受,痛苦難以言說。”
“像這樣的五惡、五痛、五燒,猶如大火焚燒人身,若有人能在火燒之中,專一其心,制止意業(yè)發(fā)生,端正其行為思想,言行一致,誠心誠意,不管世間濁穢如何,獨作善事,不作各種惡事,其人之身便獨得度脫,獲得他行善報應(yīng)的福德,可得以在無生無滅的涅盤境界中長生。這就是五大善。”
(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夏蓮居會集本:(三十五)濁世惡苦)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ww9997dd.com/post/68.html
轉(zhuǎn)載聲明:本站發(fā)布文章及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轉(zhuǎn)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