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十一)惑盡見佛
釋迦牟尼接著說:“就譬如轉輪圣王有七寶獄。倘若哪個王子得罪大王,便被幽閉在七寶獄中。重重樓臺,華麗宮殿,寶帳金床,欄窗榻座,裝飾美妙,器具珍奇,吃好穿好,如同轉輪王本人。但是,他卻被金鎖栓住兩只腳,這些被幽閉的小王子高興這樣嗎?”
彌勒菩薩回答道:“不高興啊,世尊!這些小王子被幽閉拘執時,他們的精神不自在啊。”
釋迦牟尼告訴彌勒菩薩說:“這些小王子以種種方法,想得出脫七寶獄,去乞求各位大臣,但終不能達到目的,唯有轉輪圣王高興,才能得到解脫。這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邊地七寶城中的眾生,也同諸王子一樣。若有人懷疑于佛而生后悔,在這種心態下希望再行求乞佛智、以至廣大智,對自己的善根又不能堅信不移,但仍由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而生起信心,這些眾生雖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但包在蓮花之中如同嬰兒在母腹中一樣,不得出來見世界。這些疑心重的人就這樣成了極樂世界的‘花胎’。極樂世界的‘花胎’猶如轉輪圣王的犯罪王子們在七寶獄的園苑宮殿中的精神狀態。為什么?雖在園苑宮殿中清凈而無諸穢垢污惡,但是在五百年中不能見到佛法僧,不得供養侍奉諸佛,遠離了一切最好的功德善根。他們只會以此為苦,而不會以此為樂。倘若這些疑心重的‘花胎’眾生認識到自己罪的根源,深刻地反省自責,希望離開七寶城,等到完全改正以往的過失缺點后,才得離脫所居之世界,即刻便得以到那無量壽佛的住地,聽聞阿彌陀佛講經說法,久而久之,其心也將得到開悟,從而心生歡喜,也將得以到處去供養無量的諸佛,修行諸功德。彌勒,你應當猜楚,‘疑惑’對于諸菩薩來說,是一個大損害,為此他們將失去真實之利。所以,應當明確堅定地信仰諸佛的無上智慧。”
彌勒菩薩問道:“為什么娑婆世界中有這樣一類眾生,他們雖也修善,但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?”
釋迦牟尼告訴彌勒:“這一類眾生,智慧太淺薄,他們以為西方極樂世界不及天界,以為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得快樂,所以不求往生到那里。”
彌勒菩薩又問道:“這一類的眾生,以其愚癡妄加判斷,不追求佛國凈土,他們憑什么才得免于輪回之苦呢?”
釋迦牟尼佛回答道:“這一類眾生所修的福德形成的善根,不能離開物質所成的形色之物,他們不追求佛的性相無礙的智慧,深陷于世俗快樂,以為修行便要在今世人間獲得福樂,雖然他們也修習福德,并得升人道、天道的果報;得到果報之時,他們也感到一切都豐富滿足。其實,最終這些人還是未能跳出三界的輪回獄中。其人命終之后,假如父母、妻子、兒女等各種男女的眷屬能夠為他們行救護,使他們免除生死輪回之苦;為他們而懺罪祈福,修法誦經,而他們邪見根深蒂固,執迷不悟,不能含離其追求天界快樂的執迷,因此,這些人仍時時處在輪回之中,永遠不會得到自在。”
“你不見還有一類愚癡的人,他們不修善積德種善根,反而憑藉世俗人認為的智慧聰明和能言善辯,攫取世俗利益,助長邪心。如此的人,怎么能脫離生死苦海的大難呢? ”
“還有的眾生,雖也修善積德,而且所積福德甚多,如種下一大塊收獲‘福報’的田地,但其人執取事理之外的表面形象,并據此而妄加判斷,深深執著于情欲不肯舍去。因此,他們若要想脫離輪回,是終不能成功的。 ”
“若有眾生得了見相非相的‘無相’智慧,又能繼續廣修福德,身心清凈,無礙無染,遠離對事物的思量判別,一心追求往生凈土,趣向菩提覺悟,這樣的眾生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得到最終的解脫。”
(《無量壽經》夏蓮居會集本:(四十一)惑盡見佛)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ww9997dd.com/post/62.html
轉載聲明:本站發布文章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!